莱山区净绿亮美塑造城市文明新形象
干净、整洁、优美的市容环境是民生福祉,也是城市文明形象的直观体现。今年以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深入贯彻落实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部署,积极发挥城管部门牵头带动、深入整改、督导检查职责,坚持常态化整治、精品化打造、精细化管理,扎实推进市容环境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净、绿、亮、美”文明城市建设能力和水平,满足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常态提升,市容环境显著改善
今年以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城市常态化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增加巡查频次、人员管护,对问题易发点、顽固点加大整治力度,进一步推动市容环境整治提升。
凌晨4点,当人们还在熟睡时,保洁员刘传彦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我要对人行道板、路沿石边缘进行全面普扫,普扫结束后,立即对路段乱扔杂物、垃圾巡回捡拾,并对路段两侧公共果皮桶、垃圾桶进行清洁,确保环卫设施干净整洁。发现乱扔杂物、垃圾满溢等问题,也要第一时间解决。”刘传彦说。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强化环卫保洁水平,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加大了主次干道路面拖带撒漏及两侧卫生死角的清理力度,每日对主次干道进行不间断洒水降尘清扫作业,每周集中开展1次深度保洁作业、对所有人行道板完成1遍全面清刷,累计洒水作业余车次、15万余立方米。
垃圾箱是重要的公共设施,自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积极响应相关工作要求,牵头七个街区,迅速组织开展升敞口垃圾箱淘汰和破损无盖升垃圾箱更换工作,推动垃圾箱更新换代。仅用14天的时间,区、街两级累计更换敞口升垃圾箱个,更换、新增有盖升塑料垃圾箱个,新增果皮箱个。
同时,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推广小压站建设,鼓励社会单位新增小压站8台,区内小压站总数已达到44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迎春大街、黄海片区、烟台大学周边等人流密集区域增加二次清运。加大市容秩序规范,针对沿街门店店外经营、学校周边乱摆摊点、流动商贩占道经营及乱堆乱放、乱贴乱挂等问题,通过定人、定岗、定时、定责,实行错峰错时管理,清理占道经营、店外经营、占道广告牌、露天烧烤共计处,检查道路扬尘点位数处次,督促清洗路面拖带44处、1.2万余平方米,查处违规运输建筑垃圾、拖带撒漏及夜间施工等行为33起。
狠抓落实,打造优美景区环境
城市景更美,生活更美好。为确保高标准做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狠抓落实,打造优美景区环境。烟台植物园、凤凰山公园严格标准,从提高景区公园服务质量、完善硬件设施、加强文明城市创建宣传、打造优美游园环境等4个方面着手,确保各项创城工作落到实处。截至目前,累计修剪乔灌木约3万株,病虫害防治喷药(兑水)约吨,修剪绿地约万平方米,补植草坪模纹约平方米,补植乔灌木约株,栽植节庆草花2.2万株,维修广场石材约0平方米,景观环境得到大幅优化和提升。
高标准开展志愿服务,不断提升游客服务水平和满意度,坚持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安装自动测温仪并实行线上实名预约管理模式,实现游客分流、错时、错峰游园的同时确保游客信息可查询、可追溯,全年累计对公共卫生间、留观室、客服中心等区域消杀次,景区工作人员核酸检测人数超过人次,增设分类垃圾桶个,配备剪刀、应急药品等便民物资20余项,组织开展文明礼仪等培训6次,接待游客约9.5万人次,为游客提供咨询答疑、轮椅等志愿者服务近次。
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从绿化集中整治和精细化管理两个层面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行保障,清运落叶垃圾立方米、清除卫生死角19处,补植并治理裸露平方米,摆放铁树约株、矮牵牛约株,更换行道树64株,修剪苗木12万余株、模纹草坪约万平方米,喷洒药剂约吨,绿地施肥42吨,出动水车台班、浇水余吨,绿地植物长势良好,景观效果显著提升。
自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针对观海路、滨海路等42条主次干道,累计更换道路两侧现有的小型景观公益宣传牌、大型宣传牌、景观路名牌、围挡等宣传载体上更换文明城市宣传画面1余平方米,补充设置“公益广告”标识余处,按照每隔米设置一个宣传牌的密度,设置公益宣传牌约个、宣传栏5处、景观雕塑7处,维修宣传牌、景观路名牌、风景名胜区导视牌等公益宣传设施约个,安装公共卫生间导视牌余个,整合卫生间导视牌6处,维修景观亮化设施约多套。
不断探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垃圾分一分,生活美十分。今年以来,我区把推进垃圾分类作为文明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着力点,通过实地调研学习先进城市垃圾分类工作经验,结合区情实际,积极探索垃圾分类的莱山模式,全力全速推动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全市率先实施的垃圾分类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高效实施。截至10月底,建成区90个居民小区全部完成设施投放并启动分类市场化运营服务。
厨余垃圾在生活垃圾中占比大,也是“四分类”中最难分出的一类垃圾。我区创新厨余垃圾“小绿桶”模式,向居民免费发放厨余垃圾小绿桶精准破题。截至11月底,累计向居民免费发放可实时采集重量的厨余垃圾“小绿桶”2.2万个,实时掌握厨余垃圾分类动态信息,根据居民分类情况给予积分奖励,实现居民参与度和精准投放率的双提升。家住清泉寨的丛先生对记者说:“拿到小绿桶后,我们在家尝试开始垃圾分类,两个孩子也耳濡目染学会了,每天争相抢着去送小绿桶,给生活带来了不少乐趣。”
在充分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对各小区垃圾分类设施进行独立设计,分批投放。目前,启用分类宣导房6处、置桶架个、智能箱个、机械可回收箱82个,所有设备统一编码,按照“两个每周、一个每日”的标准实行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做到便民利民的同时,助力小区环境改善提升。同时,提供24小时开放垃圾分类投放服务,根据小区分类设备与机动车道现状情况,合理设置垃圾分类收运路线,配置分类垃圾收运车、转运车等车辆60余辆,实现“定时定点”一体化自动化收运,周收运厨余垃圾约8公斤、可回收垃圾约公斤。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oyuanshui.com/yxrl/16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