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开发区抗疫76天的点点滴滴

北京治疗白癜风 http://www.ykhongye.com/m/

年4月8日,零点,江汉关响起悠扬的钟声。钟声回荡天际,向世界宣告:

武汉,已经醒来。

此时,武汉西收费站,所有道口全部打开。半小时内,辆汽车鱼贯出城,离汉通道管控正式解除。

在沉睡了整整两个半月之后,武汉,重新张开臂膀,融入中国的怀抱、世界的怀抱。

在人类历史上,可能从未有过这样的场景:一座人口过千万的超大城市,对外封闭长达2个多月之久。

数万“白衣战士”从全国各地火线来援,与疫情展开决战。多个居民小区,多万个家庭,自觉实行最严格的封控措施,足不出户,生活维持却基本稳定。

4月8日,在武汉站,乘客在进站口准备进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才扬摄

“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湖北人民、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70多天后,经历过重创和牺牲,这座英雄的城市,拭去眼泪,井然有序地打开城门。

4月14日,武汉地铁16号线川江池站至沌口站左线已盾构掘进超过米。(唐里摄)

作为武汉这座英雄城市的重要部分,武汉开发区是“战疫”的重要战场。

这漫长的2个多月里,在工委(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区50万人民的英勇抗击下,

医院鏖战病毒,轻症患者在方舱得到治疗;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们

为居民送去生活物资……

4月10日,融创·首创武汉经开国际智慧生态城市项目开工现场

50万开发区人毫不畏惧,在不同的岗位上,为抗疫作出不同贡献。

数十年后,当我们回望,一定不会忘记这场巨大的灾难,更不会忘记英雄的开发区人“众志成城战瘟神”的动人一幕。

硝烟燃起:白衣执甲逆行而上

年的开端极不平静,一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武汉。1月23日上午10时,武汉宣布暂时关闭离汉通道,暂停市内公共交通。

那一天,医院董事长谢俊明已在高速入口。非医学专业的他,本准备回香港与家人团聚。最后一刻,他放弃了机会,医院,与医护人员一起抗疫。医院时,已是晚上11点多,那天下着小雨,路上没有一辆车,医院发热门诊灯火通明。

此时,疫情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医院发热门诊面积扩大5倍后,仍负重运行,最高峰每日接诊近人。

1月25日,医院西院被确医院。医院紧急改造病房,不到一天时间,设置了张病床。

陆续,武汉开发区内,有协和西院、武汉医院、医院、医院4家医院。

协和西院重症新冠肺炎的患者出院通讯员刘坤维摄

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就此打响。

这几天,本来是农历中国新年。却有无数白衣战士、社区干部、志愿者逆行而上,向着强大的病魔发起冲锋。

医院体检科护士梅波,全家上阵。她的丈医院最危险的呼吸科隔离区,她的公公婆婆作为医务工作者也在战斗中,她的弟医院。

医院医院,退休医生主动请战“。做了一辈子医生,这个时候必须全力以赴。”他们说。

医院医院六人团队奔赴方舱

法国医生菲利普·克莱因(PhilippeKlein)没有选择回国,而每日往返三镇,为有需要的外籍人士看诊“。我已备好香槟,等疫情结束我的太太回来,与她一同打开庆祝。”

学医出身的机关干部也站了出来“,我参加过非典防治、汶川救灾。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转业军人,我要到一线去!”区行政审批局干部李洁说。第2天,她就到医疗救治组报到。

“我虽然不是专业的医生,但可以做一些基础的诊断。哪里用得上我,我随时待命!”乡村医生徐高潮也主动请缨。

医院医护人员报名上前线

在那个医护人员、防疫物资奇缺的阶段,大批普通人站了出来:45名环卫工人集体写下“请战书”,医院参与保洁;广西小伙梁意锦拉着自家种的斤米、自购的斤鸡蛋、食用油和蔬菜,千里来汉支援;网约车司机周攀林放弃与家人团圆机会,冒着风险接送疑似患者……

“孩子的父母战斗在前线,我一定会照顾好他。”薇湖路社区,蔡婆婆主动担负起了照顾邻居孩子的责任。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吉林小伙范超,带着怀孕3个月的妻子,行驶多公里,将20万只医用手套送到协和西院,不收运费就要走,被医院逼停后才肯收下钱。

宋明驾驶叉车在施工现场

“医护人员不怕,我们也不怕,要为国家、为武汉、为自己的小家尽一份力。”1月26日,风神科创3名叉车工宋明、王义、胡三医院建设一线,被“云监工”网友称为“叉酱”。

“这样的普通人,还有很多很多“。一切伟力都蕴藏在人民之中,我们坚韧不拔,同舟共济,穿越疾风暴雨,经历艰苦卓绝。”

鏖战正酣:

与死神抢夺每一个生命

1月28日凌晨1点20分,夜幕深沉,天河机场,来自北京和黑龙江的两支医疗队、共计名医护人员风尘仆仆地落了地,随行带来了2万公斤防护物资。

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武汉开发区,支援协和西院。此后,全区陆续迎来了25支医疗队伍,共余人。强援一至,军心大振。来自五湖四海的医护人员们一起,走上最前线,与时间赛跑,与病魔展开鏖战。

在接下来的2个多月里,全区4医院,加上区内2医院,共开放床位张,收治新冠病人人次(截止年4月6日)。

在医院里,每一天都在上演生与死的争夺:谭先生母亲被病毒夺去生命、父亲仍在住院,自己也被感染;何女士于1月29日确诊住院,2月5日,病情急转直下转入ICU……

每一条活生生的生命,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眼泪,都不能放弃。为此,医护人员冒着风险,想尽办法。

患者和医生合影留恋通讯员刘坤维摄

协和西院集中援汉医疗队“最强大脑”,对何女士进行诊治,甚至请来了医界泰斗钟南山院士,进行3次远程会诊。最终,她的病情得以逆转。

大批病人从死亡线上被抢了回来。2月1日,一名确诊患者从协和西院出院。2月19日,医院,14名患者集体出院……

医院西院妇产科医生与黑龙江医疗队员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孕妇接生院方供图

2月12日上午,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7斤9两的女婴在协和西院诞生了,她的母亲齐女士是一位疑似患者。顽强诞生的新生命,带人们带来了新希望。

35岁的杨先生,在出院后,感觉人生的一切,都是崭新的开始。“医护人员都对我很好,虽然我看不到他们的面孔,但我记得他们的名字,谢谢他们!”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鏖战背后,数千名医护人士无私付出。

在协和西院,有专门的插管小分队、清肺小组,他们是离病毒最近的医生团体,面临高浓度的气溶胶传播风险。

武汉医院吕政医生(左一)与广州医疗队队员一起为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气管插管院方供图

37岁的成员吕政经常奋战到凌晨。脱下防护服后,浑身被汗水湿透。为了保护家人,他独居在外,想家时,也只能抽空打几分钟电话。

“流感突起,肺炎逼至,想父亲安康?……日前流感横行,您于院中应多加留意,谨防传染。”医生孙鹏收到14岁小女儿写来的家书,心潮起伏,激动难平。两人已经一个多星期没有见过面。

女儿的信中,有一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正是医学生誓言的开头语,一时间,20多年前刚刚学医时宣读的誓言犹在耳畔。“这么多年行医,我才一点点明白这托付有多重,为这份承诺要付出多少。”孙鹏的爱人、同为医生的张清哽咽道。

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让很多医护人员感到:时间概念模糊了,记不住工作多少天了。医生唐欣得了荨麻疹,但他仍在坚持。“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灾难、疾病、病毒已经跳了出来。我们要紧紧握住希望,盼望未来。”

在疫情恐怖中,希望却不断在医患之间传递。经过20天治疗,谭先生顺利出院。听说治愈病人血浆可以救人,他立刻报了名。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用生命拯救生命的力量,我也要尽力去救更多人。”他说。

生命方舟:

医院扭转抗疫形势

医院是抢救重症、危重症病人的战场,而应对轻症、阻断传染的更大战场,则在医院。

1月底2月初,全市疫情进入最严峻的阶段,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大量病人在社区和社会流动,医疗资源紧张,床位不足,面临着延误治疗时机、造成疫情扩散的双重压力。

2月3日,中央下令:武汉市立即将一批体育场馆、会展中心逐步改造为医院。

武汉开发区医院接纳首批轻症者

武汉开发区闻令而动。2月6日,经过3天不眠不休的建设,武汉体育中心“医院”建成,张病床紧急就位。2月15日,沌口医院建成,从选址到建成,也只花了3天时间;2月20日,军山,开发区第三座医院建成。

医院设施全面,配置有医用空气消毒机、柜体空调,病人除了可以阅读书籍、还安装了电视,摆放绿色植物,设置了患者活动区,现场井井有条,十分人性化。在武汉体育中心方舱,还装上了咖啡机,一杯热腾腾的焦糖美式咖啡,为医院增添了一丝暖意。

来自安徽、江苏、贵州等医疗队的队员陆续进驻。数千名病人住进了方舱,人们过上了久违的集体生活。有人在这里读书、备考,有人跳起了广场舞,有人打起了太极拳,有人过生日,医院还送来了蛋糕,上演了一幕医患和谐的珍贵场景。

“小胖墩”刘明的爸爸不幸感染去世,妈妈也重度感染转院救治,安徽医疗队主管护师周国红得知后主动来安慰他,说“就把我当作你的妈妈吧。相信我们,在这里所有人都会平安回去的。”

病人黎婧画起了漫画,把她看到的场景画下来,发到网上:来自安徽的护士胡慧文,她带着病友跳舞,动作像在飞翔;两个“大白”推着小车在发饭,动作很笨拙;一个保洁员,背着药箱,飞速地喷消毒剂……

“这些给我温暖的守护者,就是我心中的英雄!”她说。

2月18日,武汉体育中心医院出院患者合影

2月18日,武汉体育中心

首批8名治愈患者出舱,

2月20日,出舱15人;

2月27日,出舱54人;

2月28日,出舱58人;

2月29日,出舱84人……

出舱病友越来越多、

“人等床”现象已消退,

“床等人”成常态。

为确保方舱运转,武汉开发区成立专班,多名服务军运会运行保障团队原班人马,立即组建进驻。比如武汉体育中心方舱,多人,一天下来,供餐就要多份,为此,专班组织了集装保温箱车,协助供餐公司运输。

在各方密切配合之下,3月8日,武汉体育中心医院送走最后一批痊愈患者,正式休舱。其它两个方舱也已休舱。疫情烈性传染的惊涛骇浪,被平息了下来。

今天,从事后的角度来看,“医院”是扭转抗疫形势的关键之举,见证了中国战疫的勇气与信心,承载着生命与希望。

2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们在武汉体育中心医院考察时,忍不住称赞“这是个奇迹”,“这种模式是一次非常有益的探索,值得向其他国家推广。”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医护人员是这座城市真正的英雄。

3月中下旬起,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队陆续撤离。开发区人民依依不舍,送上锦旗、鲜花和礼物,拥抱惜别、沿街相送。

“谢谢你们为我们拼过命。你们这次来,都没有机会看一看武汉的风光,品一品武汉的美食。下次一定要来,一定好吃好喝好招待!”质朴的话语中,混着欢笑和泪水。

人民战争:

力量的源泉来自党员和群众

年新冠肺炎股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高峰时期,一天就新增了1.3万例。而到3月8日,包括武汉开发区在内,武汉7个城区新增确诊病例为0。疫情扩散得到控制,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

此次抗疫奏效,依靠的主要是“人民战争”。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

2月16日起,全市开展为期3天的集中拉网式大排查覆盖,对“四类人员”应收尽收、不漏一人。包括武汉开发区在内,武汉实行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

在开发区,个社区、村队,50万人封闭在家,足不出户。名下沉党员干部,96个临时党组织,个群众工作队、多名志愿者来回奔走,维持居民生活物资供应不断,大街小巷,处处可见红马甲、小喇叭的身影。

两个多月,街头空无一人,而社会秩序基本稳定,城市暂停而不停摆。不能不说,力量的源泉在人民群众。

朱家山社区百名红马甲

汉南朱家山社区党员干部多人组成“突击队”,社区、街道、村组,哪里有急情险重,哪里就有鲜红的党旗和身穿红马甲的党员干部的身影。居民张汉平,参加过沌口医院建设,在家之余,他免费为居民维修水电。

碧桂园泰富城小区,居民姚某的父亲因肺部感染去世,他情绪非常激动。神龙派出所民警万利民不惧感染危险,到家中与其谈心。“害怕感染,就当不好这个管段民警。”他说。

东荆街乌金山社区,网格员张汝和同事主动承担起了为社区宝妈们购买奶粉、尿不湿的“跑腿活”“我也是一名哺乳期妈妈,照顾自己的孩子的同时,也要让其他人照顾好孩子。”她说。

沌阳街,多位城管队员,将30万斤鲜鱼,配送至21个小区59户居民家庭,让一条条活蹦乱跳的活鱼“游”上居民的餐桌。

沌口街,居民蔡师傅妻子确诊,本人被隔离,家中1岁的孩子突发高烧,爷爷奶奶年迈,一时不知怎么办。曹庄工贸公司工作人员立刻安排专车,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扁桃体发炎,夫妻俩悬着的一颗心才算落地。

“这个社会真的充满了爱,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珍惜生命,和这些有爱的人一起战胜疫情,将爱传递下去。”蔡师傅说。

龙湖社区,消防站的消防队员干起了巡逻、搬运等事务,队长肖润忠理甚至给居民理起了发。“只要居民有需要,我们就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他说。

军山科技园1号楼隔离点,是全区最大的隔离点。2月15-17日,刘朝辉等区财政局6名共产党员冒着风雪,紧急上阵,打扫清洁、设置通道、紧急筹备物资。不但干到晚上12点,大家还垫资11万多,一起努力,终于将46类近件物资大部分运到现场……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比病毒更可怕的是“恐惧”“逆行者”们所做的,都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甚至有些琐碎。但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却让人们放下心来,安心在家,不但至关重要,而且温暖人心。危急时刻,社会各界踊跃伸出援手。

1月22日,腊月28日,开发区干部江楚才接到通知,立刻为密切接触者筹集隔离酒店,约个房间。而此时,区内大部分酒店都已放假。他将电话打到了南天商务酒店,总经理况仁益毫不犹豫,立刻答应,并火速召回三四名厨师、员工,清理房间,随时准备。1月26日,首批密切接触者入住,到4月9日,一共入住人。

1月24日,医院医院打来电话,为保护家人,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不能回家,急需住宿。绿地铂瑞、铂派酒店立即提供了住宿、餐饮。到3月30日,共有医护人员1.3万人次入住,多万元吃住费用全免。

疫情期间,社会各界勇敢地承担起责任,全区征用酒店就达数十家,为医护人员、密切接触者等提供了温暖的港湾。3月8日,在明德酒店,开发区人给援汉医疗队员举办了一次集体生日会,送上鲜花、蛋糕和祝福。开发区人的热情、乐观、勇气和胸怀,让援汉医疗队员们印象深刻。

在全区21个隔离点、康复驿站,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情景也在上演。在经开智造园康复驿站,工作人员把土鸡汤后送到孕妇房间,老人如厕不方便,驿站购买了蹲厕凳;在南天集中观察点,元宵节还送上了暖心的汤圆,70岁何婆婆胰岛素用完了,工作人员派网医院购买……

烈火熬炼,始出真金;同舟共济,方显真情。这次疫情,让开发区人更加团结互助,显现出更加坚韧的品性,爆发出更加执着的力量。

70多天里,英雄的武汉人民、开发区人没有被压垮,他们不畏艰险、顽强不屈,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度过了最艰难的阶段。眼下,城市复苏已按下“加速键”。全体开发区人正坚持努力,一边防控疫情,一边恢复生产,要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落后的进度赶回来。

截至4月8日,全区家“四上”及房地产开发企业,已复工97.4%,规上工业、服务业和限上批零住餐业企业全部复工,东风本田、美的、提爱思全兴恢复满产。个重大项目全部复工,总投资亿元。

美的武汉工厂复工,解封不等于解防,打开城门不等于打开家门,武汉保卫战,还在继续。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经历过灾难的考验和淬炼,一座城市将从中学到更多。

年的这一场“战疫”,必将载入史册。英雄的事迹,必不会被人们所忘记。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oyuanshui.com/yxxg/1814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