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行业丨智慧养老,应该智在何处
即将到来的年,是-年连续14年出生高峰的人群步入老龄化的起点,约有2亿+银发族需要优质的商品和服务。按照“生老病死”生命周期划分,50-60岁老人仍处于健康活力阶段,他们的诉求是文娱消费;60-68岁的老人整体属于健康活力状态,但有一定的慢性疾病,不过基本不影响基础的生活状态,他们的主要诉求是物美价优的生活消费;68-77岁的老人通常患有多种慢性病,生活状态受到影响,他们最关心的是健康问题,更多场景下的健康监护更适合他们;77岁以上的老年人自理能力逐步下降,有的已经进入失能半失能状态,这类群体需要护工的照护以及家庭适老化改造。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老年群体,要匹配不同的物质及精神需求。线下商品与渠道在日本,社区属性的老年消费和服务供给十分便利,最大的便利店7-11从-年间,50+的顾客占比从10%增加到30%,还增加了店内轻问诊和养老机构服务对接,已经成为了社区范围的老年服务入口。对应到中国,上海首先在年出现了18款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以及三高人群的早餐,这是首次专门针对老年群体生活类商品的供给及交付场景,未来应该增加更多适老化产品升级及老年生活场景改造,涉及到老年群体吃喝住行的方方面面。围绕刚需人群的体验升级,中国式智慧养老的核心价值在于:在C端家庭替代服务人员和家属的负担,在B端机构和社区减轻服务人员工作量(包括辅助进食沐浴、智能药箱提醒用药、辅助移动等等)。线上新渠道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银发人群洞察报告》显示,截止年5月,中国50岁以上的“银发人群”移动设备活跃用户规模超过1亿,增速远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社交、视频、资讯类APP已经成为银发老人的必备应用,超过四成的银发人群还使用手机淘宝、支付宝进行购物交易。在帮助银发群体跨越数字鸿沟,增加他们线上新渠道和新场景的娱乐消费方式,让老年群体日常生活更丰富多彩的同时也要防止他们勿信不实信息和网络诈骗。居家、社区养老正确途径的模式用生命周期看待更为合适:90%身心健康状态的老人在家中,7%部分需要康复和活动的在社区,3%失能半失能医院。其中居家和社区养老占了大头,这两种养老模式比在养老院更亲切同时又更有性价比的解决照护问题。不管是居家还是社区养老,健全服务的“智能”才更有意义,通过更普适化的家装改造,不断优化功能组合,实现老年家庭各生活场景的智能化,比如一键紧急呼叫按钮、声控开关、洗手间定制方案等,在最大程度上满足老年人的生活习惯,搭配大数据平台为老年人建立专属档案,进行全方位的安全防护。30-40岁子女与爸妈通常因为异地无法日常陪伴和及时照料,50+的父母需要健康护理以及住院服务,75岁以上的老人大多数不愿意离开家和社区但是需要长期照料,切入这三个场景建立智慧化的养老服务平台搭配相应的硬件设施,让智慧养老落实到家家户户发挥更大的作用。资料来源:银发经济洞察报告五万字拆解中国银发经济图片来源:pixbay
上一篇文章: 肝癌来时静悄悄早期肝癌为什么不会痛一 下一篇文章: 耶鲁博士京东前高管的无人便利店创业血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oyuanshui.com/yxzl/18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