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的另一面,催生了博大精深的中医理
北京哪家正规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250414/m9vee20.html说到“瘟疫”,人人都害怕!在古代,“瘟疫”是寻常老百姓最害怕三样东西之一,因为它带来的严重后果,不比“战乱”轻,也是饿殍遍野,死人无数。迄今为止,所知死人最多的疫情,是发生在清代光绪-年间,当时在山西、河南等省发生了特大旱灾和疫灾,死了大约万人,其中万人口的太原府,死得只剩下5万人!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古人并不知道细菌、病毒的概念,发生了瘟疫,死了很多人,通常把它归为上天的惩罚,认为是人们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触怒了上天,于是派了“瘟神”、“疫鬼”来到人间。所以,一定要送走“瘟神”,清除“疫鬼”。当时最“科学”的战疫方式就是信奉除疫的神祇。《周礼》中记载:“方相氏,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传说方相氏长得极其丑陋,瘟神见了他都只能落荒而逃。现在西部地区还有流传的傩戏,也是古时方相氏驱疫病在当代的更迭演变。当然了,靠“神”来驱除“疫鬼”,当然不靠谱,是迷信行为。但是古代先民还是有智慧的,在长期的与瘟疫斗争中也不断总结出经验。事实上,每一次瘟疫都推动了医学的进步,那些医学家不断对疫病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总结防疫抗疫的经验,然后又以著书的形式记录下来,久而久之遂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东汉末年,除了我们熟悉的三国纷争之外,当时还流行一场大的伤寒病,严重到什么程度?这场大瘟疫席卷全国,造成了十室九空的悲惨局面。黄巾军的首领张角,就是利用这场瘟疫,聚集了人心,老百姓听说张角能以符水治瘟疫,纷纷来投靠他。张角也是因此而起势。就在这场大瘟疫即将席卷全国的时候,河南南阳的张家娘子诞下一名男童,取名张仲景。他的父亲在朝廷做官,他当然希望儿子能继承他的事业,张仲景也争气,一度做到了地方太守的职务。他是有一件事触动了他,让他弃官从医。张仲景的家族原来有二百多人,在十年中就因伤寒而死了三分之二的人口。张仲景感到十分悲怆,深深体会到拯救人们的身躯性命比个人功名利禄重要得多。于是,他辞去了太守的职务,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医学。他博览医籍,遍访名医,认真总结临床经验,撰写了《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这两部书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产物,在医学上有很大的突破,成为中医经典。特别是《伤寒杂病论》一书总结出来的“辩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更是中医的灵魂所在。此后,中医在疫病的防治上不断发力。东晋医学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对天花、黄疸、沙虱病(恙虫病)等传染病的治疗做出了贡献。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药学家屠呦呦,更是从《肘后备急方》中得到启示,从青蒿中提取了青蒿素,一种可以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唐代名医,“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不仅总结了许多治疗传染病的方剂,还提出用熏药法进行空气消毒、向井中投入药物给水消毒等消毒法。看过电影《大明劫》应该会对里面那位神医记忆犹新,他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就是明代著名的传染病研究专家吴有性,又叫吴又可。他撰写了《温疫论》一书,是我国重要的研究疫疾的著作,开创了我国传染病治疗的先河,后来还传到了日本。明代频繁发生瘟疫,据史书记载,明代自年朱元璋建国,至年崇祯吊死在煤山,总共年间,有54年发生了75场大疫,平均3.68年要发生一次大疫。年春发生的瘟疫最为严重,疫情殃及江苏、河北、山东等地,百姓死伤无数。江苏吴县一带,“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口仅存”。有的地方,甚至连家里的鸡鸭牛羊等禽畜也染病死了。但是当时的医生大都墨守陈规,生搬医典《伤寒杂病论》治疗伤寒的方法,结果不但病人没好转,医生也常常染病而死。于是,吴又可不顾个人安危,背起药箱,戴上口罩,或进出牛棚羊圈、鸡窝鸭舍,观察禽畜的疫情;或深入百姓家,一个一个悉心治疗。通过实践,最终他用“将军药”大黄救了很多人的性命。吴又可首次提出了“戾气”说。“夫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把这种气称之为“戾气”,不同的“戾气”攻击不同的经络。“戾气”在人和动物身上都有,有些“戾气”只限于特别的动物。“瘟疫”当然很可怕,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但是它又“间接”地促进了医学的进步,古人与“瘟疫”的斗争史,也是中医药的进步史。好消息是,在与“瘟疫”的斗争中,我们总是取得最后的胜利,如今,人类历史上的绝大部分瘟疫已经被消灭或可控,但人类同瘟疫的斗争还将继续下去。
上一篇文章: 瘟疫的另一面,催生了博大精深的中医理 下一篇文章: 瘟疫的另一面,催生了博大精深的中医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oyuanshui.com/yxzl/18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