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考研人贵州大学化学化工考研初试复试早

01

各学院的简介

贵州大学药学院组建于年09月,学院办学条件良好,教学环境优良,位于贵州大学西校区,建筑面积2万平米。学院是贵州省培养高级药学专门人才和新药研发、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学院面向全国招生,拥有完备的本科及研究生教育教学体系。现有教职工40人,其中高级职称19人,硕士生导师30人,拥有博士学历的教师有21人,占全院教职工总数的52.5%。学院现有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学院教职工承担了大批国家、省市科研任务,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

学院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学科涵盖理学、工学学科门类,现有制药工程专业、药学两个本科专业。拥有药物化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2个学术性硕士学位点与制药工程1个专业学位点。现有药物分析教研室、药物化学教研室、药物制剂教研室、药理学教研室等多支教学队伍。其本科教育是贵州省药学人才教育的重要培养基地。学院建立的“卓越工程师班”,为贵州大学特色教学示范点。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人,硕士研究生人。学院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8%以上,保研考研升学率在15%左右。学院主动面向社会,融入区域,在服务社会和为现代化建设作贡献中实现学院自身更好的发展。大力推行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强与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本科生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建立了一批联合培养基地和多个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形成了办学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在不远的未来,贵州大学药学院将继承优良传统,发挥贵州省民族医药的优势,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着力推进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服务地方的高水平应用型药学高等学府。

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成立于年,是贵州大学校直属处级建制科研机构。拥有“农药学”国家重点学科、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植物保护”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农药学”、“植物调控化学与生物学”博士点和“农药学”、“有机化学”、““应用化学”硕士点,依托“”工程三期“绿色农药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年获批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年获批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围绕解决制约我国和我省粮食安全、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控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大问题,以西部生物资源为导向,开展绿色农药创制和分子靶标发现、有害生物持续控制技术、农药分析与环境效应和绿色合成技术研究,寻找农药新先导结构、新作用靶标,创制绿色新农药,探索制备绿色农药的新途径,开展我国主要粮经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提高农作物品质、保证粮食安全与农产品安全。以“搭建平台引人才、项目纽带聚团队、基础应用同发展、面向产业重转化、示范推广助市场、学科融合育英才”的办学特色和发展理念,通过多年的扎实工作和不懈努力,先后实现了贵州省博士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国家级重点学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多个零的突破。发展成为我国绿色农药创制的重要创新研究基地、农药学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国内外学术交流中心。

中心现由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杨松教授任主任,金林红教授和薛伟教授任副主任,现有教职工27人,其中教授(研究员)9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1人,具有博士(后)学位17人,硕士学位7人。有何梁何利奖获得者1人、国家首批万人计划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获得者3人、国家青年千人计划获得者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贵州省核心专家2人、贵州省省管专家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近3年来已培养博士15名、硕士名,现有在读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多人。拥有实验室面积余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价值余万元。拥有计算机辅助农药分子设计系统、拥有M超导核磁共振仪、串联四级杆线性离子肼质谱系统、三重四级杆气质联用系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离子肼液质联用仪、气质联用仪、全自动样品前处理系统、元素分析仪、比面表仪、气相色谱仪、超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仪、超临界萃取取装置、单模聚焦微波合成仪、净化手套箱等有机合成及有机分析相关大型仪器设备20余台套;拥有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分辨透射电镜、冷冻超薄切片机、双向电泳系统、全自动高通量膜片钳药物筛选系统、高速基因分析系统、超高分辨质谱仪、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仪、蛋白质结晶机器人、大分子晶体生长观测系统、蛋白质晶体X-射线衍射仪、等温滴定量热仪、落式超高速冷冻离心机、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等化学生物学相关大型仪器设备15台套,在绿色农药创制开发、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环境行为分析、农药作用机制研究与创新等方面具有较为完备的研究手段。

近5年来承担了一批国家和省部级重要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国家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33项、国家农业公益性行业专项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课题5项、贵州省重大科技专项2项。自主研究开发出甲基立枯磷、恶霉灵、噻嗪酮、毒死蜱、甲胺磷和吡虫啉新工艺,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为我国众多农药企业采用,产生显著经济效益;自主开发出广枯灵系列新产品农药,成为我国防治土传病害重要药剂,为我国农药工业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创制出我国首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抗植物病毒剂——毒氟磷,转让给我国农药骨干企业实现了产业化,并获批国家重点新产品。开发出缓释剂、超低容量液剂等系列高工效新药剂;开发出多种水果、茶树专用肥,得到了实际应用;针对严重危害我国水稻生产的重大病毒病及其传媒害虫稻飞虱,研发出全程免疫综合防控技术,在我国南方水稻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经济和社会、生态效益。针对茶树重大病虫害,筛选出多种生态农药新药剂,研发出综合防控技术,与贵州茶产业骨干企业合作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应用,编制了茶树病虫害识别挂图、茶树病虫害防控用药明白卡、培训光盘等防控资料,为全省基层植保植检站、茶农和茶叶企业进行绿色防控技术培训,规范“生态为根、农艺为本、化学防控为辅助”的绿色防治技术措施,指导全省重点产茶县茶树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和质量安全工作,推动制定了“贵州省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和“做好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和化学农药使用管理工作”,省农委以黔农发()94号印发全省,指导全省茶叶生产,更好地服务了茶产业发展。作为贵州省唯一一家经农业部认证并批准的“农药登记残留试验认证单位”。并经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考核,取得省计量认证资格认定证书,先后为数十家国内外农药企业的农药产品登记提供了技术支撑。研发出茶叶中农药多残留快速检测技术,为贵州省茶叶龙头企业—贵州贵茶公司的全省茶叶出口基地等提供绿色防控开展防控技术指导、茶叶质量安全检测,为我省茶叶产品质量监测和出口创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0余件,先后在NatureCommun.,AngewChem.,Chem.Commun.,Org.Lett.,J.Agric.FoodChem.,PlosOne等本领域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七项,学科带头人宋宝安教授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创新奖、贵州省最高科技贡献奖和中国农药行业技术创新奖,学术带头人杨松教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模范和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心荣获了年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受到了中组部和人社部表彰。

02

考研初试科目

下面的截图中所显示的初试科目和复试科目为年的最新考试公布考试科目,年的考研人,要先按照这个进行准备,后期如果学校有改动,学校会发布通知的,年的考研最新考研专业目录将会在9月中旬左右公布。

03

考研初试复试书目

04

年的复试分数线

05

18化学化工录取名单

06

考研相关的考研网址

药学院:







































哪里看白癜风最专业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价格是多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oyuanshui.com/yxzn/26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