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院感防控管理2022版

麻醉科传染性疾病感染预防

1.一次性耗材:如呼吸管路、面罩、过滤器、镜片等严格按照“一人一用一丢弃”的原则;纤支镜严格按照《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清洗、消毒、干燥、保存,一人一用一消毒,保证生物监测合格。

2.麻醉机内部回路消毒

疫情时期更要严格按照国家卫健委印发的《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要求,手术结束后要对手术室内设备进行有效消毒,尤其注意麻醉机内呼吸回路的消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麻醉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中指出:有条件者应装备麻醉机回路等器械的消毒设备。

(1)麻醉机一般采用的消毒方案:

方案一:化学消毒液浸泡,需专业人员拆卸,有残留,耗时长;

方案二:环氧乙烷消毒法,需专业人员拆卸,成本高,耗时长,易残留;

方案三:压力蒸汽灭菌法,需专业人员拆卸,成本高,耗时长,压力蒸汽灭菌℃,6分钟。

内部回路多次拆卸消毒会影响麻醉机的气密性,对设备的精确性有影响,可能对设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医院对设备的维护开支,无法做到随时消毒或在时间上满足特殊病例“一例一消毒”的要求。

(2)科室采用的麻醉机消毒方法:

臭氧消毒机:过氧化氢和臭氧导入麻醉机内部管路。

复合醇消毒机:采用乙醇+氯己定消毒液,等离子雾化作用于内部回路。

对于无传染性疾病患者使用麻醉机后,建议采用复合醇消毒机对内呼吸回路进行消毒,每7天消毒1次;对于空气传播的感染性疾病的手术患者(如开放性/活动性肺结核、麻疹、风疹、水痘、肺鼠疫、肺性出血热、H7N9型禽流感等)使用麻醉机后,建议采用复合醇消毒机对内呼吸回路进行消毒,每例消毒1次;对于非空气传播的感染性疾病的手术患者(如艾滋病、梅毒、肝炎、多重耐药菌感染等)使用麻醉机后,亦建议采用复合醇消毒机对内呼吸回路进行消毒,每例消毒1次。

3.COVID-19麻醉设备的准备与消毒

麻醉科应充分准备和消毒麻醉设备,避免COVID-19的院内接触传播;对于不可分离麻醉机,麻醉消毒剂包括臭氧消毒剂(臭氧与过氧化氢混合)和复合酒精消毒剂(乙醇与洗必泰混合);用螺纹管将消毒器与麻醉机连接,整个消毒过程包括雾化、加湿和解析。进行内呼吸回路消毒时应采用内部回路整体消毒,具体方法根据厂家说明书要求,由有灭菌资质的单位完成或应用麻醉机消毒机。一般情况建议呼吸回路每周消毒一次。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围术期感染控制分会“麻醉机内呼吸回路消毒及灭菌”工作组推荐以下疾病需对麻醉机内呼吸回路消毒。

经呼吸道传播:肺结核、麻疹、风疹、水痘、肺鼠疫、肺性出血热、H7N禽流感、COVID-19等。建议给呼吸道疾病麻醉病人使用一次性细菌过滤器。一个过滤器位于患者侧,两个过滤器放置在机器侧的吸气和呼气端口上,以此延长拆洗消毒内呼吸回路的间隔时间。

非呼吸道传播:艾滋病、梅毒、肝炎、多重耐药菌感染等。

建议采用复合醇消毒机对内呼吸回路进行消毒,一人一消毒。没有消毒机时,建议拆卸消毒或灭菌。

4.感染患者的麻醉

(1)感染患者麻醉的注意事项

麻醉方式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设备、药品、用物一人一用,气道管理一次性用物,如可视喉镜片,螺纹管、面罩等用后即弃;所有医疗急救人员均为潜在感染者,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麻醉科医护人员必须防止经血和非经血感染传播途径;应谨慎处理回收麻醉操作中的锐器,防止刺伤,一旦出现应立即启动医源性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2)感染患者的麻醉实施

麻醉诱导:面罩吸入%纯氧进行预充氧;麻醉快速诱导,充分肌松后进行气管插管;阿片类药物慎用,使用时可最后注射,避免呛咳;应用可视化插管设备,远距离操作完成;插管后所有一次性用物弃入指定位置,规范处理。

麻醉维持:新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呼吸功能受损,重症可能合并休克等,更需要精细的麻醉管理;机械通气采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小潮气量4~8mL/kg,低平台压30mmH2O,长时间手术定期进行肺复张;

及时复查动脉血气,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oyuanshui.com/yxzn/161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冀ICP备20001171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