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惯了医患冲突也来看看河南发生的真实的
题记:医和患,在疾病面前是一个战壕的战友。医院都有很多感人的医患故事,这是我们工作的动力,也是我们坚持的理由。
其实,这才是主流!
我们不应该缺少信心!
我们应该树立起信心!
对于伤医者,法律自会严惩;对于行业弊端,随着医改的不断改变和推进,也会一步步改善!
举手之劳?感动患者
医院:医院
缘起:这位患者经常做透析,每次取药十几箱,每箱药四十多斤。
该院药师每次都帮患者把药搬到患者的车上。没想,患者很感动,特意来表达心意。该院药剂科主任张献敏说:“医院医技科室,收到患者锦旗和感谢信,让我们药师也很感动,我们的付出老百姓会公正评价的!”
点评:医院喜欢宣传先进技术,尤其喜欢用填补空白等词,其实真正感动患者的是那些看似平淡的举手之劳。
患者去世后,家属冒雨送锦旗
医院:医院
缘起:患者在该院神经内科二病区住院40多天,最终,由于患者病情较重,经抢救无效死亡。
王茂基对患者家属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没能留住你父亲的生命,我很愧疚。”家属却说:“王主任,您对我父亲太好了,让我们做儿女的都感动,啥都别说了,我们全家感激您!”
患者离世第五天,患者的老伴再三催促儿女们向王茂基道谢,并送上锦旗表达感激之情!
点评:最大的成就感,就是患者和家属的认同。
护士重病,出院患者家属捐款
医院:医院
缘起:该院重症监护室优秀护士黄建萍,今年32岁,其罹患胃癌的消息传出后,很多爱心人士捐款。很多是患儿家长,短短数天捐款20多万。
点评:什么是归属感?不让一个人掉队;什么是职业归属感?服务对象在你需要时拉一把。
生命的礼赞感动医务人员,家属的包容感动记者
医院:医院
缘起:该院ICU收治一位年轻妈妈,与病魔拼命抗争,在生命危急时仍不忘通过字条感谢医务人员,表达对亲人的爱。“谢谢你,你是我生命的救星,帮我挺过29号好吗?”
其理智,其自尊,让人感叹。在媒体跟踪时,家属积极配合。
最终患者还是离开了。患者去世后,患者家属在本号后台让再次代其感谢医务人员和记者,并给该科主任发来感谢短信。
点评:这是本号推出的第一个策划,跟踪三期,每期写完默默流泪。愿天堂没有病痛。
婚礼上拜天地、父母,然后拜医务人员
医院:医院
缘起:小孟患了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恢复健康。懂感恩的小孟一直想找机会表达感激之情。
出院四年结婚前一个月给科室人员送请帖,在婚礼上拜完天地、父母,突然改变“程序”,拜谢六位参加婚礼的医务人员。
点评:多用心的举动!有时,不是不懂感恩,而是没合适的机会。
编后:
我们看多了“影响力”很大的报道医患纠纷的新闻,甚至伤医等,却忽视那些感人的暖医暖患故事。以至于一些医务人员唱衰医学,我的评价是,矫情!以至于一些网友逢医患纠纷,甚至暴力伤医,也认为情有可原,我的评价是,是非不分。
不是所有的医务人员都没有情怀,他们的职业本能是拼命抢救生命;不是所有的医务人员都适合从医,其从医对其本人、对患者、对医学,都是个错误;
不是所有的患者和家属都不懂感恩,我们在谴责时也要反省自己;不是所有的医患纠纷都是医务人员的错,不明事理的人也会成为患者。
我们应该多些理智的判断,多些理解,多些宽容,多些公信力!
医学的交给医生,法律的交给律师。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uoyuanshui.com/yxzn/570.html